第(2/3)页 好处嘛!可以少几个尺寸的鞋码,做起来简单轻松,坏处嘛不言而喻_脚大废料。 最后经过统计,他将成年人的鞋码定成了三个,脚长分别是:29-31厘米的大码,26-28厘米的中码,23-25厘米的小码。 儿童款没有分的这么细,一个就是已经做出来的,20-23大码,另一个就16-19小码,至于再小的孩子也就2~3岁的人儿,没必要穿鞋子了,直接套个兽皮袜子就好。 王天看了一下黑子的尺寸,这货的脚长竟然达到了25厘米,估计就连成人款的中码都可以穿了。 尺寸定好后,又统计出各个尺寸需做出的数量,然后每个尺寸除了最小码都各加了5双,这样算下来,天龙部落先前包括王天在内共有139人。 今年已经多了5个婴儿,现在总共144人。除去不用穿鞋的30个幼儿,每人一双也得做出114双,加上王天为了防止尺寸不合适而多做的20双,大概需要做出135双鞋子。 尺寸和数量都定下来后,王天开始制作模板,鞋底模板很好做,一个小时内纸张模板全部做(画)好,四只木板鞋底也被切削了出来。 接下来四个尺码的脚掌模具也做了出来,然后就开始按照这个模具的形状确定鞋面的展开尺寸。 这4个尺寸花了王天两个小时的时间,因为有了制作第1个的经验,这个速度已经算快的了。 然后将其拆开,比在白纸上得到了四个尺寸的鞋面展开尺寸的纸张模板,王天拿着这8张纸张模板,再次来到厂房,将其交给了黑子制作陶板。 …… 然后他开始琢磨着怎样改进一下翻地的农具。 其实王天也想不到什么特别好的方法来改进农具,在机械化耕种之前,这几千年的时间里,农具就那么几样。 刃口窄小的叫锄头,刃口宽大的王天记的他有一个战友叫这种锄头为“杀虎铲”,而湖南的方言称为“镰刮”,其他的还有什么三齿耙两齿耙,那就基本属于换汤不换药了。 在原始时代这样的条件下,没有金属,他想到了最为经典的原始耕地工具_耒耜。 传说炎帝和众人在一起围狩野猪时,来到了一片林地里,看到一头凶猛的野猪正在拱土,长长的嘴巴伸进泥土,野猪鼻子一撅一撅地把土供起,一路供过之后,留下了一片被翻过的疏松土壤。 野猪拱土的情形,给炎帝留下很深的印象,收到这个启发,他开始想能不能仿照出这样的情形做一件类似的工具,仿照这个方法用来翻松土地呢? 经过反复琢磨与思考,炎帝在刺穴用的尖木棒下部横着绑上一段短木,使用的时候,先将尖木棒插在地上,再用脚踩在横木上加力,让木尖插入泥土。 然后将木柄往身边板,尖木随之将土块撬起,这样连续操作,便耕翻出一片松地,这其实和锄头是一个道理,最终都是使用杠杆原理,以达到省力的目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