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商业帝国-《走出香江》


    第(3/3)页

    “所以你看中了戴斯酒店集团和拉夫?劳伦公司?”鲍勃?鲁斌问了一句,拉夫?劳伦公司是金鹿投资和合资公司金盛的目标。

    “还有之前的星巴克。”蔡致良笑道:“冷战已经结束了,世界经济很快就会走出目前的困境。”

    “也包括可口可乐?”鲍勃?鲁斌点点头,道:“这倒是同戴维斯家族的投资有些类似,他们钟情于保险业,涉及生、老、病、死方方面面。”

    “百事可乐也不错,可惜金鹿没有那么多资金。”纽约风险基金的总经理谢尔比就是戴维斯家族第二代旗手,蔡致良与其也有交往,道:“戴维斯家族长盛不衰的秘诀,其投资理念自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尤其是有关pe的合理评估。”

    “你们同纽约风险基金有业务往来?”鲍勃?鲁斌问了一句。

    蔡致良笑道:“戴维斯先生向金鹿投资推荐了富国银行。”

    此时的富国银行已经由加州一隅之地,向全美扩张。

    “银行业,其实也没有媒体报道的那么夸张。”鲍勃?鲁斌说道:“随着资本流入市场,这场危机很快就会过去。”

    “我也这么认为。”蔡致良表示认同,道:“华美达酒店集团的事,还需要高盛的协助。”

    “这是高盛的义务。”鲍勃?鲁斌提醒道:“现在华尔街盛行的法则,是宏观投资。”

    “金鹿目前还没有那个实力。”宏观投资是需要一定实力和手段,是金鹿目前所不具备的,蔡致良道:“如果高盛有意向,金鹿愿附尾翼。”

    鲍勃?鲁斌再次点点头,等的就是这句话,对于蔡致良以及所代表整个金河投资,一个庞大的财团正在成形。

    蔡致良对于未来商业帝国的设想,虽然一直在变动之中,却肯定不是现在的样子。香港的布局还算是合理,但是在北美和欧洲就显得有些单一了,大部分的资金都投向了股市,这是一种不健康的状态。

    商业帝国想要持续而有效的运转下去,还是应该在实业上有所作为,这也是蔡致良支持朱国信整合欧洲的汽车制造业资源,但是在北美,就是另一回事了,暂时选择了酒店业和影视领域,至于其他的,已经注资的ortec公司,以及珠宝化妆品等等,蔡致良还在考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