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听到这里杨全立马想到北方易初,这才似乎想起沪城易初。其实认真算起来这两家应该是同为泰国正大集团的成员,幸福应该就是沪城易初。 重生之前似乎看过有人对于沪城易初简单地评论过,就是十年前人见人夸,十年后无影无综。 “幸福125是他们的新产品?”杨全问道。 “对,他们从本田引进CG125制造技术,这两年正在搞这个项目。去年他们试制了100辆幸福XF125,今年开始要大干一场了。”袁庆礼解释着杨全不知道的历史,长长一段历史在加上杨全回忆终于补全这段故事。 沪城摩托车厂才与泰国正大集团下属的易初投资有限公司各出资50%,与1985年1月1日成立了国内首家中外合资的摩托车生产企业-沪城•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1986年1月1日,沪城动力机厂以增资方式加入这个公司,最终形成一个摩托车厂一个发动机厂的2000个人的大厂。 合资之初主要是生产幸福250,没有别的主打产品。为了解决技术问题,86年中外双方决定出资引进具有国际20世纪80年代初先进水平的本田公司(包括CG110、CG125及CG145等)KE2型摩托车制造技术。 凭借合资带来的资金优势,又从日、德、意、法、瑞、英、奥等国家引进了先进的测试仪器和设备,建成了总装、油漆、焊接、冲压、发动机装配、调试和零部件加工等几十条生产流水线。 (杨全完全想不通,这干啥?要比气势还是什么?找这么多国家是显得牛逼吗?) 86年4月SH易初同零件配套厂召开了幸福125配套会议,后来在1987年5月就成功试制出首批100辆XF125型。 由于幸福XF125型摩托车除了在油箱、坐垫与车架的连接上采用了更合理的结构外,其余全部按照本田公司CG125系列的KE2型技术和标准制造,因而,它一问世,就受到了摩托车爱好者的欢迎。 为确保幸福XF125型摩托车的质量,并尽快上批量,沪城•易初在引进技术的同时,就成立了国产化领导小组,与零部件制造厂一起,对每个零件严格按本田公司标准和KE2图纸要求逐个攻关,后自吹当年零件自制率达50%以上,国产率75%,质量和性能与本田自主生产相等。 而此次袁庆礼说老东家找他回来就是为了国产化,毕竟袁庆礼当年在幸福250上面的努力付出,领导都是看在眼里的。 不过说实话,杨全熟悉后续发展故事,对这件事并不看好。沪城易初在后来并无声音了,而且本田后来主要合作伙伴也没有这家公司。 本田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可以说是从82年本田与嘉陵开始,嘉陵与本田展开技术合作,并在1984年签订引进125cc摩托车发动机生产线《设备供货合同》,引进关键设备77套,合同价值30亿日元。 后来,本田在国内的主要合作伙伴就是大家熟悉的五羊-本田和新大洲本田。其中五羊-本田历史相对较长,双方从1992年就开始合作,而新大洲本田的前身就是TJ本田。 至于本与沪城易初摩托车技术合作,时间比较短暂,90年代初就停止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