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希望工程的出现-《重生之自主汽车梦》


    第(3/3)页

    “可不能小看我家人,我妻子是文学专业毕业,要不是预见我,她就在长安任职当老师了。另外你也不知道我母亲,正在参与一项资助贫困学生的官方活动筹备中。后期如果有消息了,还得拜托你捐助点资金。”浅田露出一副高深莫测的表情说道,他是为自己母亲参与这项爱心活动而感到自豪。

    “资助贫困学生?希望工程吗?”杨全不假思索接道。

    “希望工程?不知道,没听过。他们那个活动还没定名字呢。”浅田摇头说道,不过嘴上叨叨念:“希望工程这么名字还浅显了吧,听起来就不怎么样。”

    杨全冷静思考,回忆着希望工程是什么时候才有的项目,自己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注意到这个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只记得大眼睛姑娘。

    其实在1988年,我国颁布了《基金会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基金会的立法。该管理办法第一次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了基金会的法律性质和法律地位。

    这一年,共青团十二大通过了体制改革的决议,会议后成立了共青团中央事业开发委员会,委员会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筹办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中国青基会成立后,做什么类型的公益项目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资助贫困农村孩子上学的“希望工程”破土而出。

    其实,“希望工程”的诞生是一个必然。80年代末,我国每年有100多万小学生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四五十元的书杂费而失学。

    1986年,团中央派人在GX柳州地区进行了两个月的调查,经调查发现,“JXYZ自治县共和村,全村人2000多人,解放后没有出过一名初中生,辍学率达90%以上。”

    1989年初春,时任中国青基会秘书长的徐永光先生和几位志同道合者在办公室里畅想基金会的发展方向。大瑶山孩子渴望读书的眼睛在徐永光脑海中闪现,希望工程的灵感也跃然而出。

    1990年小平同志为“希望工程”题名,并以一个老党员的名义两次向希望工程捐款。也是同年希望工程在安淮省JZ县援建了第一所希望小学,大眼睛姑娘也是这所贫困县的学生。

      


    第(3/3)页